当前贵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大扶贫作为重大战略,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今年5月,省委书记陈敏尔在台江调研党建扶贫时强调,党的领导是扶贫开发的关键,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党建扶贫作为助推大扶贫战略行动的有效抓手,最大限度凝聚精准扶贫正能量,努力探索党建扶贫新路子。我们要把党的建设与推进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统思想、强组织、实作风、重制度,发挥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为落实大扶贫战略提供坚强保障。
抓思想建设,凝聚脱贫攻坚工作合力
“思想决定行动,态度决定成败”。扶贫开发是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是最艰巨的任务,不是随随便便一冲锋就能完成,全党上下应充分认识到扶贫形势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做到思想统一,行动一致。尤其在扶贫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党员干部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坚定信心,以担当有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状态,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党组织要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党内经常性教育,深学笃做,尤其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重要指示精神,指导扶贫工作实践,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党员干部应避免“各自为政”,心要往一处想,力要往一处使,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对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坚定信心,厘清工作思路,凝聚工作合力,狠抓工作落实,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
抓组织建设,筑牢脱贫攻坚工作基础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没有坚强的组织保证,就无法保证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扶贫工作的关键在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帮扶单位在组织建设上应理成一条线,一头抓本单位组织建设,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引导本单位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扶贫工作,争当带领农民干事创业的“引路人”;另一头是协助被帮扶地区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当地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激发当地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坚定信心,带头致富,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当地更多困难群众走上致富道路。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扶贫工作要派准干部,尤其是派准“第一书记”,发挥他们身处一线的领导优势,着力解决基层“班子软、能力弱、队伍散、经济穷”的问题,通过扎实有效的扶贫举措,帮助基层党组织把自身建设成脱贫致富的“主心骨、顶梁柱”。
抓作风建设,强化脱贫攻坚工作保障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建扶贫的好与坏,成与败。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深水区”,新形势、新任务对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各级党组织一方面应大力宣传在脱贫攻坚中做出突出贡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党员,进一步掀起向榜样学习的热潮,营造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良好风尚,引导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场中干事创业、争当先锋;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严查“四风”,为精准扶贫保驾护航。有些地方扶贫投入不少,但实际效果不佳,主要还是基层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问题,没能严格按照精准扶贫要求落实“六个精准”,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力,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党员干部应率先垂范、主动作为,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整个扶贫过程,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精神保障。
抓制度建设,增强脱贫攻坚工作活力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制度是做好扶贫工作的基本保证,应让制度在扶贫实践中焕发活力。当前扶贫工作大多只剩下“硬骨头”,越往后,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只有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才能将脱贫攻坚措施落实到位,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应坚持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落实“六个精准”“六个到村到户”,不落下一位贫困群众。完善扶贫工作台账管理,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实事求是制定分类脱贫措施,逐一实现减贫脱贫目标。进一步强化选派工作目标考核,建立严谨科学的考核系统,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将省委、省政府“1+10”文件、“五个一批”、“十大行动”等明确任务指标纳入考核指标体系,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避免干多干少一个样。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对目标考核优秀,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基层干部,予以提拔和重用;对目标考核不合格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基层干部,采取召回管理、岗位调整、约谈问责等方式进行处理。要落实省委关于“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意见,把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好干部选育出来,更好地服务于大扶贫战略。
(作者为贵州财经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