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暖阳高照。
凯里市下司镇沙飘村怡香草莓园里,绿色的枝叶间结满了嫩红的草莓,微风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下司草莓个大,糖度高,颜色鲜艳。”3月22日,助理农艺师吴谋标随手摘了一颗草莓,向游客介绍。
据介绍,下司草莓按照国家绿色标准,向高端高质高效发展,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真正成为当地实现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眼下,这里的大棚草莓较过去提前成熟了,慕名前来的游客“爆棚”。但是,20多年前,作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田中文,曾因从外地引进露地草莓,在责任田试种了两三亩,受到不少质疑。
“种什么‘鬼’东西,能当饭吃吗?”父辈们笑话他。
半年后,拜“书”为师的田中文,终于扬眉吐气了。“好山好水帮大忙了,比种水稻至少强了十倍。”他自豪地说,当年种植的草莓亩产达1000至1500斤,总收入3万元。
丰厚的收益让周边村民“眼红”,草莓种植规模逐年扩大,涌现出一批草莓种植大户。目前,当地草莓种植发展到3859亩。
但草莓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露地草莓采果期仅两个月,总产量不高。五年前,下司镇从浙江引进大棚草莓栽培技术,草莓从当年11月到次年5月均能上市,亩产增产到3500至4000斤,纯收入达5至6万元,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以上。
每年4月雨季,露地草莓开始成熟,却因经受不起风吹雨打,形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这也是困扰种植户的一块“心病”。下司亲农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雍飞介绍,雨水损坏了的果子,不仅要摘丢,还特别担心草莓感染灰霉病。去年,当地农艺师徐庆军到基地推广自己的发明专利——“草莓避雨”栽培技术。从此,当地草莓“躲”过了雨水冲刷,农户获得了增产增收。
如今,当地果农们经过培训,采取生物和物理防治方法,通过疏花疏果、蜜蜂授粉、释放天敌等技术,不断提高草莓品质。注册了草莓之恋、长田莓湾商标的下司草莓农残抑制率达100%,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下司镇也被列为全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成立了草莓专业技术协会、草莓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实现规模化发展。
“一亩草莓,十亩庄稼。”如今,当地尝到了产业结构调整甜头的农户,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依托自然资源、古镇文化底蕴,规划种植‘三莓(梅)’,全力打造‘草莓小镇’,带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下司镇镇长梁健信心十足地介绍,15度以下的河滩平地种植草莓,15至25度的丘陵地带种植蓝莓、无花果,25度以上的耕地山坡种植杨梅、冰脆李。
增收致富的“种子”已经播下,硕果累累的美景值得期待。
游客在草莓园里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