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 贵州分站
贵州概况 贵州动态 高层观点 献计献策 领域推进
您现在:贵州首页 > 领域推进
生态产业遍地开花 绿色经济生机盎然
来源:多彩贵州网 日期:2016-07-05 14:29:00

 
  铜仁把水资源做成大文章。图为落户铜仁的“农夫山泉”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成嘉廷 摄 黔东草海放养的西门塔尔牛群。通讯员 黄前生 摄
  铜仁把水资源做成大文章。图为落户铜仁的“农夫山泉”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成嘉廷 摄 黔东草海放养的西门塔尔牛群。通讯员 黄前生 摄
  印江自治县木黄镇燕子岩村民在采摘夏菇。            通讯员 左禹华 摄
核心提示
  生态优势是铜仁最大的发展优势,生态资源是铜仁最大的战略资源。
  近年来,铜仁市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念好“山字经”,写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
  如今,该市生态畜牧业、茶产业等生态产业遍地开花,绿色经济生机盎然,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畜 牧 山青草茂 六畜欢腾
  大山披上了一层绿毯子,延伸向远方。牛肥羊壮,牧人吆喝。
  这里是“黔东草海”,贵州东部鲜见的高山草场。
  草海所在地是松桃盘石镇。目前,全镇发展种草3万亩,荒山变草场,每年种植一年生牧草3000亩,发展养殖户上千户,种草养畜富了民。
  种草养畜,是盘石的主导产业。不起眼的大山里,竟“藏”着3家牧业龙头:德康牧业、努比亚牧业、梵净山牧业,不但带动了上千户养殖户,而且孕育出全省“5个100工程”之一的盘石生态畜牧业示范园区。
  近年来,铜仁市结合生态优势和山地特色,大力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取得良好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
  目前,全市建成4个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农业园区。
  在德江县米阳山现代畜牧园区,一幅现代山地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喜人景象映入眼帘。万亩草场被绿色的铁丝网围栏分割成若干单元格,根据各单位格里草的长势轮流牧放牛羊。该园区占地上万亩,存栏牛羊2000多头(只)。
  铜仁市打造集中连片的畜牧生产加工基地,大力推广规模养殖场、种畜场、育肥场、扩繁场等生态养殖模式,发展以羊、牛为主的草地畜牧和特种养殖。
  昔日荒山野岭,如今遍地牛羊。在思南县许家坝村,牛羊放养山野间,一派迷人的草原风光。
  3年前,浙江商人林海兵来到思南,看中这里的生态优势与政策环境,在荒山上开辟牧场养殖黄牛,并按照“企业+代养户”模式带动群众养殖。
  玉屏自治县引进广东温氏集团,采取“公司+代养户”模式发展生猪产业,养殖户只负责建圈和饲养,公司提供仔猪、饲料、技术,并保价收购销售,保证养殖户每头猪获利在150元以上,每个养殖户年获利数万元。
  据悉,近年来,铜仁市先后引进一大批草地畜牧重点龙头企业,其中有铁骑力士、华西希望、温氏三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助推畜牧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2015年,全市出栏肉猪250万头、肉牛15.5万头、肉羊75万只、家禽800万羽、肉类总产量27.2万吨、禽蛋产量2.35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75亿元,畜牧业增加值占一产增加值的29%,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铜仁畜牧产业的品牌效应也逐渐显现。沿河白山羊获得有机食品认证,沿河白山羊、思南黄牛、江口萝卜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梵净山牧业公司发展壮大肉牛产业,开展畜产品深加工项目,生产的“跑山牛”等品牌牛肉干畅销市场。
林 业 “绿色银行” 储蓄明天
  “高的是青钱柳,矮的是丹参,既充分利用土地,又以短养长,减小风险增加收益。”在沿河自治县泉坝镇捷梁村中药材基地,合作社负责人杨兴昌告诉记者。
  泉坝镇地理位置偏远,石漠化严重。近年来,该镇结合实际大力发展核桃、中药材、精品水果等产业。
  “在建设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发展产业中建设生态。”该镇立足“山上生态牧业、山腰经果林、山脚现代农业”,建成核桃产业示范带2万亩,发展中药材4000多亩、油茶近3000亩。
  近年来,铜仁市大力发展油茶、竹子、茶叶、核桃、精品水果、花卉苗木等生态富民产业,以及林药、林菌、林禽、林菜等林下经济,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作为“油茶之乡”,铜仁油茶产业不断壮大。目前,有油茶树林50多万亩,年产油茶籽6000多吨,油茶油1800多吨。目前,建成以油茶为主导产业的省级园区2个,全市有油茶加工企业15家,油茶专业合作社54家。 
  核桃产业蓬勃兴起。全市种植核桃种50多万亩,建成了“德江高山-沿河官舟”、“松桃甘龙-石梁”、“思南张家寨-大河坝”等数万亩连片产业带。
  林下种植养殖蓬勃兴起。德江县沙溪天麻农民合作社充分借助当地独特的气候与环境资源潜力优势,在林下仿野生种植天麻,并积极引导当地林农参与种植。2011年成立至今,该合作社实现仿野生种植面积1万平方米,社员种植面积9万平方米,产值高达1100万元,为当地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全市林下经济涉及到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旅游、林下产品加工等多个方面,形成初步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铜仁林下种植面积达12.8万亩,林下养殖数量达1.27万头(只、羽),带动9428户林农人均增收万元以上。
  大力发展花卉产业。碧江百花渡、万山花千谷、沿河玫瑰园……在铜仁,不断涌现出一个个“花花世界”。目前,该市各类花卉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共有120多家公司和个人进行花卉苗木生产,销售收入达2.9亿元。
  沿河引进北京中控大通投资集团公司在该县投资2亿元建设万亩“农旅一体”多兰特玫瑰产业园。其中以淇滩镇皂渡村和中界镇联山村为核心,打造玫瑰花海,建设玫瑰庄园,形成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区。目前已栽种了玫瑰、红叶樱花、紫薇等花种2000余亩。
  据悉,目前,铜仁建成生态茶园16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71.04万亩、竹产业基地50.49万亩、花卉苗木产业基地1万余亩,发展林下经济19.42万亩。引进和培育林业经营主体400多家,培育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家。
茶 园 梵净茶香 香飘四海
  走进团龙村,便有茶香环绕,直沁人心,让人如痴如醉。村子里的团龙茶场里,五六台制茶的机械飞速运转,嫩绿的茶青铺满一地。
  “目前正在开足马力加工,客户还在等着发货呢。”团龙茶场负责人柴华说。
  印江团龙村位于梵净山西麓,是一个有近千年产茶历史的古老村寨,“团龙贡茶”远近闻名。时至今日,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园,茶产业成为该村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铜仁市,像团龙这样的种茶村就有1220多个,分布在该市印江、思南、江口、石阡等7个县115个乡镇,16.5万户群众参与种植。
  近年来,铜仁市把茶产业作为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加速发展推进,作为富民强市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打造。目前该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规模居全省第二,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名山出好茶,铜仁茶叶备受世人青睐。尤其是近年,通过整合资源,打造品牌,推动茶叶产业集群化、品牌化发展,梵净山茶迅速声名鹊起。据了解,2015年铜仁实现茶叶总产量5.52万吨,总产值52.6亿元。
  业内人士称,梵净山茶走俏,得益于良好品质。武陵腹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铜仁茶叶优良的品质,使生态、健康成为铜仁茶叶最大的卖点。铜仁茶叶因富含硒、钾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而备受追捧,价格也一路看涨,在2015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梵净山茶”品牌价值评估达11亿元。
  铜仁茶产业的崛起,同样也离不开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目前,铜仁打造的“梵净山茶”全市公共品牌和“石阡苔茶”地方特色品牌,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先后在2014北京国际茶展、上海国际茶叶博览会、“中绿杯”、“国饮杯”、“世界名茶”、“黔茶杯”等参评茶事活动中揽金收银,荣获中华生态文明茶园、最美茶乡等殊荣。
  在市场开拓方面,铜仁茶叶以“打捆推介、抱团出山”的市场发展模式,先后组团入驻北京马连道茶城、贵阳梵净山茶城等,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重庆、济南等城市建立直销窗口,在省内外开设“梵净山茶”专营店269家,让铜仁茶叶飞速进入全国各地市场。
  据了解,目前全市无公害茶园累计达120万亩,建成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高效示范园区10个,各类茶叶加工企业492家,其中规模茶企55家,开发有绿茶、红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等多个品种。
  茶叶产业,已成为铜仁市最大的农业产业和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
  随着全域旅游推进,铜仁市还大力实施“茶旅融合”,利用茶园风光,结合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把茶园建成景区,成为市民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去处,进一步带动茶产业的发展,增加茶农收入。
食用菌产业:蘑菇朵朵 盛开山间
  一朵精选的上好蘑菇,从梵净山下的青山绿水间开始“旅行”。排列整齐的食用菌棒,经过阳光雨露滋养而“开花结果”,再经由土家人勤劳的双手采摘,运往全国各地的市场,梵净山蘑菇最终成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
  香飘四海的梵净蘑菇,如今已成为黔东铜仁最有特色的农业品牌之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及自然环境,使铜仁成为适合食用菌生长的“温柔乡”。
  据调查,梵净山区域大型真菌种类达365种,可供食用的种类达105种,约占已知贵州食用菌种类的43%。
  2010年,印江自治县从浙江龙泉、庆元、缙云等地引进几家食用菌生产销售企业,让食用菌产业在梵净山下落地生根。
  该市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推动为主导,以企业、合作社、农民为主体,以科技示范园区为载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积极打造“梵净蘑菇”品牌。
  短短几年时间,食用菌产业在铜仁市迅速发展,目前种植已达1.28亿棒,可年产鲜菇11.1万吨,年产值7.8亿元。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24家、专业合作社33家,500万棒生产线15条。
  如今,食用菌已成为铜仁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之一,带动4.55万人参与种植,其中贫困人口2.28万人。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群众在发展食用菌产业中获得了较大的收益,实现了增收致富。
  梵净山下的木黄镇立足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平台,大力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生产、七统一分”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
  木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周边村民,几乎家家户户种食用菌,张仙发便是其中之一。他说:“我现在一年保底收入10万元,食用菌改变了我的家庭,改变了村落,更是改变了我们的环境。”。
  在食用菌产业发展中,该市坚持生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科技兴农的路子。先后与浙江庆元食用菌研究中心、广东微生物研究所、贵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了技术合作和新品种科技成果转让协议,相继引进发展了香菇类、木耳类、平菇类近10个种类,20多个品种。
  同时还种植速生林(桤树)15000亩,培育速生林苗圃3000亩,成功研发了废旧菌棒循环利用技术,将废旧菌棒二次利用生产食用菌或生产绿色有机肥料。并积极研发替代原料栽培技术,对食用菌栽培的原料进行调配和改良,用棉籽壳、秸秆、玉米芯等替代原料。
  通过技术创新,既解决了废旧菌棒污染问题,又减少了产业对木料的依赖,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水产业:多元开发 多重效应
  每天,满载的大卡车从位于碧江经开区的农夫山泉工厂出发,将一瓶瓶“铜仁产”农夫山泉送到全省各地和重庆、湖南、广西等市场。
  近年来,铜仁将生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放在战略全局高度谋篇布局,做活水文章,做大水产业,实现了水资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民生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梵净山、佛顶山区域是铜仁生态水的主要源头。水资源富集但开发程度较低,市内有石阡泉都、德江乐乐美、江口净山食品、江口梵净山矿泉水、沿河土家山泉水厂等水产业企业。
  2012年,铜仁引进知名企业——农夫山泉,在碧江区建设年产33万吨饮用天然水生产线项目,实现了全市规模以上水产业企业“零”突破。此后短短一年多时间,铜仁还引进了福建好彩头等龙头饮料企业。
  截至目前,该市有各类矿泉水生产企业50余家。其中农夫山泉总投资10亿元,规划建设5条生产线,年取水量86万立方米,可实现年产值约5亿元,利税约1.1亿元。
  铜仁水产业起步晚,但增长势头迅猛,规模以上水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近三年年平均增速达65%。据介绍,“天士力”、“康师傅”、“华润怡宝”等知名饮用水企业集团有望落地铜仁。
  除了健康水产业,温泉水是铜仁的一大品牌。
  该市温泉资源富集,主要分布在石阡、思南、印江、沿河等县。石阡县温泉遍布,多处泉眼分布在县城,全县已查明地热矿泉有20处36个,2009年被评为“中国温泉之乡”。思南县地热资源最具代表性的有3处,被评为“全国温泉开发利用示范地”。
  据考证,石阡热矿泉水质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和《医疗矿泉水标准》,思南县罗湾坨温塘岩出露的温泉可用作医疗热矿水。
  如今,石阡城南温泉和思南九天温泉是铜仁温泉的代表,吸引了大量游客。
  铜仁还充分利用富集的水资源,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全市宜渔水面约60万亩,占全省渔业养殖面积的20%以上。其中乌江梯级开发形成的彭水电站沿河库区、沙坨电站库区、思林电站库区宜渔水面就达20多万亩。有八个区县成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冷水养殖是铜仁一大特色产业,走在全省前列。在闵孝镇平寨村,返乡创业的杨秀萍于2012年发展冷水鱼养殖,并成立贵州江口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她养殖的中华鲟和三文鱼初见成效,当年产值达800万元。
  据悉,2014年,铜仁市冷水鱼养殖产量1800吨,占全省冷水鱼总产量的42%;2015年,全市渔业产值10亿元。
  水能资源开发也是铜仁做足水文章的一大亮点,其中,乌江干流上的思林和沙坨两座大型水电站总装机217万千瓦,开发利用率为100%,设计年均发电量86.16亿千瓦时。

作者:

相关新闻:
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 贵州分站
办事指南 广东投资项目 泛珠投资项目库 泛珠工商网 泛珠办事易
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 贵州分站

本网由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日常工作办公室主办 联系我们:020-87381063 Email:pprd@pprd.org.cn
备案号粤B-20050235
南方新闻网承办,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