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多彩贵州网 日期:2016-06-16 14:50:00
六畜兴旺产业强 高原牧歌正嘹亮
——遵义市推进生态畜牧养殖健康发展
|
黔北麻羊。 |
|
|
放养的生猪。 |
|
|
凤冈县花坪镇朝阳村练朝阳茶叶公司养牛场。 |
|
|
梅花鹿特色养殖。 |
|
|
为规模养殖场开展防疫服务。 |
|
新闻背景
调结构,转方式,谋发展。 遵义市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草山草坡、秸秆和酒糟等资源优势,走山地生态畜牧之路,生猪、肉牛、肉羊、家禽、特色养殖等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引进重庆长博、春江丽泉和万牛牧业等大型企业,涌现了凤冈、习水等养牛重点县,培育了黔东北大牲畜交易市场;以务川、习水、道真等县为重点,加快习水县黔北麻羊等园区和规模场建设,全面推广山羊舍饲和半舍饲技术;以正安、道真、务川、桐梓为代表的中蜂以及肉兔、鹌鹑等养殖,使生态特色养殖产业的呈现勃兴态势。 遵义市大力鼓励养殖户由散养向产业园区集中,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建成养殖园区21个,其中省级园区5个、市级园区6个,入驻养殖企业86家。与此同时,加大规模养殖场和家庭牧场扶持力度,新增规模养殖场236个、家庭牧场3652个,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5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43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109个。 遵义市全面推动畜禽良繁、动物防疫、饲草饲料三大体系转型升级,采取“引、繁、育、推”结合方式,推广优良畜禽品种,全面提升畜禽单产和增加养殖效益。创新开展动物防疫,组建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142个,接纳2330名村级防疫员为社员,村级防疫员组织化率达88.46%,合作社已经出现县建、镇(乡)建、区域建等多种形式,业务拓展呈现农、牧、医结合,县级购买和乡镇两种服务购买考核方式并存,形成发展与保障结合的良好势头。播州 购买服务筑牢畜牧安全“防火墙”
镇乡购买,镇乡管理,镇乡考核,按照“责任明确、分级组建、分类管理”的原则,实施“镇乡引导建、工作分类管、业务抓指导、县级作保障”运行机制,历经两年多的探索实践,播州区动物防疫市场化改革初显成效。 2014年以来,该区共组建27个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去年9月该区7镇联合组团,挂牌成立了“南天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到2015年动物防疫全面推行购买服务模式,各镇(乡)人民政府每年均与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签订《动物防疫辅助服务购买合同》,各合作社每年为社员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和养老保险,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财务管理和动物防疫考核管理等制度。这一改革,将全区292名村级防疫员全部入社转入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社员,实行企业化运行管理。 播州区执行新劳务报酬标准,村级防疫员年报酬由3000元提高到6000元,养老保险补助由400元提高到1200元,增设了意外伤害保险100元/年的保险项目,2015年以来区级财政均预算安排213.16万元用于各镇(乡)人民政府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工作。各镇(乡)人民政府认真履行动物防疫主体责任,不同程度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购买动物防疫服务,同时合作社积极开展自主创收,增加社员收入。通过政府“买单”,提高了养老保险,增设意外伤害保险投入,破解了村级防疫员老无所依和工作中发生意外伤害没有保障的难题,稳定了动物防疫队伍,调动了村级防疫员的积极性。 这项改革,实现了由“镇乡安排”向“购买承包”有偿服务模式的转变,增强了防疫人员的责任意识,三岔、龙坪、南白等镇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主动督查防疫、查找防疫漏洞、深入防疫盲区开展宣传引导。合作社定期组织团队深入规模养殖场开展服务,为规模养殖场实施程序化免疫等防疫服务业务,增加了防疫合作社的经济积累和养殖企业收益,免疫到位率、免疫规范度、疫苗保存、注射剂量、免疫质量等比以往明显提高,政府负责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政府、合作社、养殖企业共赢,从而筑牢了畜牧业安全“防火墙”,为畜牧业健康发展织好“保护网”。凤冈 赶着牛儿奔小康
迎着夏日初升的太阳,走进凤冈县花坪镇凤冈朝阳生态有限公司,位于半山腰的养殖场规范整齐,圈舍内牛儿在欢叫着;圈舍外,茶园成片、四处皆绿、林茶相间的“畜—沼—茶”生态循环模式让人心旷神怡。 公司总经理练朝阳既是茶商又是肉牛养殖大户。“茶园要定期除草,长自锌硒茶园中的‘锌硒草’就成了养牛的饲草,牛肉的品质得到了保证。”练朝阳说。 朝阳生态有限公司是凤冈县“牛—沼—茶”循环经济模式代表之一,公司通过整合茶园栽培、牲畜饲养、压氧发酵等技术,创建了贵州省第一个具有自然独特优势的“牛—沼—茶”标准化有机茶基地示范园。公司现有茶园1100亩,配套建设1000头肉牛养殖场,养牛600余头。 在养殖场旁边,两个硕大的沼液罐突现眼前,一条条沼液管道连着罐体,顺着山坡铺向茶园。走进茶园,用手拧开喷头开关,沼液便可自动均匀地喷洒到茶园里。 凤冈县农牧局副局长冷成利介绍,全县以沼气为纽带实施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相结合,在农村广泛推广“畜—沼—茶(果、蔬、草)”生态循环模式,带动了肉牛产业的发展。 截至2015年底,凤冈县2.8万户农户养殖肉牛,存栏牛1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4.2万头),年出栏肉牛3.5万头,肉牛产值达5.3亿元。肉牛产业已在凤冈县遍地开花。 花坪镇东山村众心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共投资600余万元,种草530亩养殖肉牛。目前圈舍里牛膘肥体壮,上栏546头,2015年肉牛养殖纯收入120万元。张佑胜是该合作社负责人,这个以前从事传统种植的农民如今尝到了养牛的甜头。张佑胜说,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周边已经有271户农户养殖肉牛2000余头。 走进凤冈·重庆长博生态产业园生产加工车间里,机械作响,生产线上一片忙碌。重庆长博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落户凤冈,投资逾15亿元,园区占地700余亩,集肉牛饲料加工、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产品研发、市场销售、休闲观光、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公司2015年投产,项目建成投产五年内,将实现年屠宰加工肉牛20万头、产值超过100亿元。 “养凤冈长博特色锌硒牛,延长有机肉牛产业链,实现从‘牧草到餐桌’的转变。”公司负责人李海峰说,公司采取多元化市场运作,充分发挥“企业+养殖户”的模式,辐射黔北种养业发展。 在绥阳镇黔东北大牲畜交易市场,每逢农历五、十牲畜交易日,成百上千头优质肉牛从全县汇聚到这里等待客商挑选,交易市场还吸引了广东、浙江、四川、重庆等地客商慕名前来交易。平均每场有1000头牛在市场交易,日交易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 据了解,凤冈县将坚定不移推进肉牛产业“11121”工程,即到2019年,全县存栏能繁母牛10万头,年出栏肉牛10万头,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到10万头,屠宰加工20万头,实现肉牛综合产值100亿元。确保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在“十三五”期间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肉牛产业第一县,实现“凤冈牛、牛天下”的格局。务川 构树青青 羊儿咩咩
盛夏时节,驱车行驶在务川自治县丰乐镇的公路上,主干线两侧连片的杂交构树青翠欲滴,成为一道亮丽的绿色风景线。 记者在集镇附近的务川金桑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构树育苗基地看到,剪辑橞条、捆把保湿、扦插育苗……数十名当地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田间地头,村民们脸上绽放着幸福的喜悦。 “我不仅把自家的4亩土地流转给公司,还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一位申姓村民笑呵呵地说,先流转土地坐收租金,再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日子过得比以前安逸。 基地占地167亩,采用大棚全光照弥雾扦插育苗技术,每批次可育苗1500万株,年育苗4500万株。通过“公司+农户”发展模式,雇用流转土地的农民,负责育苗和苗圃管理等工作,促进基地农户增收。 去年,该公司在丰乐、镇南、柏村三个乡镇试种了5000亩,受惠农户500多户,户均增收1.5万元,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务川是草地生态畜牧业大县,一直把种草养畜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并在2015年初提出:到2017年,实现肉羊存栏100万只。有限的土地种草,已经不能满足羊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为进一步推动肉羊产业转型升级,务川从浙江金华引进了浙江金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杂交构树新品种,建立新型饲草饲料体系。据金桑公司负责人介绍,杂交构树在荒山上也可大量种植,既能获得粗蛋白木本饲料,解决农牧争地的矛盾,帮助农户脱贫致富,又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统一的利国利民工程。 今年,该县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构树扶贫工程,推广“公司+农户”和“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计划到2017年,全县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饲养构树羊10万只,完成年生产饲用构树饲料30万吨,带动农户1万户,其中贫困户5000户,户均收入1.5万元。 在丰乐镇陈家山组,山上郁郁葱葱的构树长势喜人。养羊大户冉启刚在自家的养殖基地给300多只肉羊准备午餐,“咩咩”的羊叫声老远就能听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冉启刚的羊羔是务川隆安公司免费送的,签订协议后他只负责喂养,养大了再卖给公司,一年大概能赚15万元至20万元。“这种条件打着灯笼也难找!”冉启刚说。 务川隆安公司总经理冉成说,公司无偿给养殖农户提供圈舍和种羊,通过精准而科学的计算,保证让农户养殖每只羊能够赚400元到600元,帮助他们走上养羊致富路。公司则将羊深加工全面利用,变成商品,能在每只羊身上赚到150元到200元。 “务川‘100万只羊单位’战略,给了我们公司发展信心,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要带动群众一起发展羊产业。”冉成说,目前公司年生产能力3万吨的饲草饲料加工厂和年屠宰能力10万只羊的肉羊加工厂正在建设当中,今后将实现产、供、加、销一条龙生产和一体化服务,达到以精深加工增收反哺养殖农户,实现养殖户增收、企业增效。 青青构树,养羊致富。务川“构树+肉羊”的生态循环发展路子,为当地贫困农户奔小康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习水 “畜”势腾飞正当时
6月13日,坐落于习水县马临经济工业园区临丰村的格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成群结队的黔北黑猪在饲养员的指挥下,有的在山涧叼着牧草悠闲地散步,有的一头扎进游泳池,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欢快地沐浴。公司负责人罗军介绍说,猪仔进山放养、下池游泳,已成为每天的“必修课”。 这是该县在“十三五”期间,着力推进年出栏商品猪100万头,黔北麻羊年存出栏总量100万只,年出栏商品牛10万头,畜牧业产值实现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0%的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习水山地切割大,草山草坡资源丰富。今年初,该县制定出台了《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助推扶贫攻坚的意见》、《贫困户农业发展精准扶贫办法》等文件,县级财政每年预算不低于8000万元资金,对发展生猪种养企业、家庭农场、规模大户、贫困户进行“补、贴、奖”扶持。 习水县突出“绿色、生态、健康”的发展理念,围绕生猪、黔北麻羊和肉牛三大优势产业,走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式发展路子,推动小户向大户转型、大户向标准化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生产经营主体日趋活跃,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围绕全产业链发展目标,习水县在发展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德康农牧公司采取的“公司+家庭农场”模式,实行统一规划布局、培训指导、物料供应、疫病防控、生产管理、回收销售“六统一”管理,家庭农场出栏生猪每头收入平均在181元以上,年出栏500头每户收入9万元以上;格林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走保护性养殖道路,抢救濒临灭绝的黔北土猪;习水县利宏养殖场以饲养能繁母猪为重点,为当地年出栏母猪8500头。全县形成了有品牌、有规模、有基地的发展格局。 该县将园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加快生猪产业化循环农业示范园区、黔北麻羊生态养殖示范园区、万头优质肉牛生态养殖园区建设,3个园区均入围了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015年度全省305个园区考核中,黔北麻羊和生猪产业化示范园区分别排第40位和73位,在养殖类园区中名列前列,是全省同时有3个养殖类园区的唯一一个县。目前,园区累计投入资金22亿元,有规模企业17个,成立农民合作社36个,发展家庭农场571家,带动规模农户4568户,实现年产值12亿元以上。今年,又启动了生猪园区20万吨饲料加工厂和黔北麻羊园区中央厨房建设两个重点配套项目,合计投资在1.5亿元以上。 “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山泉水,呼吸的是负氧离子超高的新鲜空气。”这是习水推销当地畜禽产品最值得炫耀的广告语,习水生态畜牧养殖,依靠地利优势,正蓄势腾飞。2015年,全县年末存栏生猪56万头、肉牛14.7万头、羊39万只、家禽276.2万羽;年出栏生猪64.7万头、肉牛4.7万头、羊29.1万只、家禽236.1万羽;肉类总产量8.14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约20.53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2%。
作者: